千千小说网 > 庶能生巧 > 第二十二章

第二十二章

千千小说网 www.qqxs.so,最快更新庶能生巧 !

    孟家四姐妹一踏入课舍。原本闹哄哄的乙班课舍瞬间静了下来,又瞬间恢复如常。

    小娘子们纷纷上前,问候六娘的身子。张蕊珠牵了她的手左看右看:“几天不来,瘦了好多。中午你的女使可省心了,不用帮你吃饭了。”

    小娘子们哄笑起来,又围着六娘问她寒食节都去哪里玩了。

    四娘和七娘看了又看,实在无人理睬她们,也插不进话,没几下,两个人竟被挤了出来,看着那些人兴高采烈地有问有答,又笑又闹。两人只能郁郁地去到自己座位上。抬头一看,那矮胖小人儿早已经坐好,连书袋里的文具都已一一摆放好了。

    这个不上心的,一点也感觉不到别人不理你有多难过吗?她根本不知道,要是所有的人都不理睬你,你有多难熬。真笨!七娘想起昨夜娘再三叮嘱自己的话,看了人群一眼,咬了咬唇,低下头翻开书本。

    女学的舍监娘子看到来用饭的孟家四姐妹时,不自觉地拧了拧眉。她在这里做了二十年,第一次见到姐妹间打成一团的。

    七娘看到舍监娘子的脸色,不自觉地缩了一下,老老实实地跟着六娘进去了。

    舍监娘子竖着耳朵,总算这顿饭太太平平地用完了。女使们捧着空了的餐盘鱼贯而出,又各自泡好茶汤送进去。屋里的小娘子们也开始叽叽喳喳了。

    张蕊珠关切地问九娘:“小九娘,那天散学,你和你四姐七姐走散了,后来没事吧?”

    刚起来的叽喳声又骤然安静下来,所有人都扭过头来看着九娘。

    站在九娘身边的玉簪来之前就早有准备,刚要上前,九娘已抬起头来说:“谢谢张姐姐关心,可我没有和姐姐们走散啊。”

    四娘七娘和六娘都一呆。

    张蕊珠面露讶色:“那天她们找了你许久,也没找到,我后来才知道丙班的那位小娘子指错了人,那是她们追到你了吗?”

    九娘笑道:“我听见姐姐们在问你了。那天我有些生气,就想着作弄姐姐们,早早地装作如厕,其实是跑出去藏在车里的案几下头。后来猛地跳出来,她们果然被我吓了一大跳。”

    张蕊珠面色怪异,看向四娘和七娘。七娘眨了眨眼睛:“嗯,这个坏——蛋!吓——吓死我了。”四娘已经反应过来,笑着说:“是,我也被吓了一大跳。我家九娘最最调皮了,其实我们三个最亲近不过,在家也是这么没规矩闹来闹去的。让大家见笑了。”

    一屋子小娘子们除了六娘,一个个恍然大悟的样子。吓死人了,走散了?还了得?

    九娘眨眨眼:“唉!谁知道七姐因为新褙子被我抹脏了,她小气得很,回去告了我一大状。娘一生气,把连翘都换了呢,说以后让玉簪姐姐好好管着我,不许我再调皮,还因为我躲藏起来害得姐姐们担心,打了我三戒尺。”她伸出肥嘟嘟小手:“张姐姐,谢谢你那么晚还送御药来,七姐都给我擦了,不过,恐怕外头的人都以为你送药是给我七姐用的。”

    她对着七娘做了个鬼脸:“七姐,你替我担了个调皮捣蛋的名声,我就不怪你害我挨板子啦。”

    张蕊珠笑了笑:“看着你这么乖巧可爱,原来这么调皮。那药有用就好。”

    六娘过来,拢着九娘的小肩膀说:“连我家婆婆都说九娘像我二哥,是猴儿一样的性子呢。也就是七娘还总是和她较真,两个人总爱吵吵闹闹的。可兄弟姐妹之间,如果太有礼了,也很无趣吧。”

    小娘子们不由得点点头。六娘捂了嘴笑:“你们可不能对外说哦。今年元宵节,婆婆带我去慈宁殿,结果那天六皇子竟然追着四皇子和五皇子打,两位皇子被打得鼻青眼肿地逃来慈宁殿哭诉呢,只因为他们弄坏了六皇子自己做的一个灯笼!”

    小娘子们不由得惊叹起来。九娘也好奇地仰起脸等着下文。

    六娘看了看大家,笑着说:“太后气得啊,直说六皇子顽劣,要狠狠地打上几板子才是。可你们猜官家怎么说的?”

    众人屏息摇头。九娘却无声地笑了,她前世虽和今上没见过几次,却知道那是位最通情达理心肠柔软的。

    六娘说:“官家说啊,这天家骨肉,需先是骨肉,再是天家。六郎这样做,是真当他们是哥哥,心里亲近着呢。”

    小娘子们都发出了“哇——”的叹声,纷纷赞颂官家真是天子仁德,见识非凡。

    六娘笑道:“最后啊,官家只让六皇子给哥哥们做两个灯笼就算了,反而训斥四皇子五皇子擅自损毁他人财物,行为不当,罚了他们一个月的俸禄给六皇子做补偿呢。”

    四娘和七娘不免也都露出神往之色。她们从来没有机会进过宫,更别说像六娘这样,一年总有几次要觐见太后,甚至遇到官家、圣人,还有那些年轻英俊的皇子们和高贵美丽的公主们。

    六娘亲热地挽过七娘:“所以啊,我家的姐妹们,倒是学了六皇子的风范,骨肉之间,纵有打闹,可心里亲近着呢。”

    七娘点点头,好像是这么一回事。自己平时欺负小胖妞,也是因为把她当成亲妹妹才下得了手吧,要是她是二房的长房的,她可懒得理!

    张蕊珠含着笑说:“原来是这样,六娘你说得这么精彩,简直比那瓦子里的说书人还要胜上一筹!听得我这心啊,吊起来,噗通又落了地。听说六皇子酷似他母妃陈婕妤,真是好奇一个人怎么美才能美到那个程度呢?”

    六娘收了笑容:“姐姐请慎言,这就不是我们能妄想和非议的了。”

    张蕊珠面上一红,点头道:“是,蕊珠失礼,受教了。”

    庑廊下钟声再起。最后剩下的四姐妹面面相觑。六娘长长吁了口气:“多亏了九妹了。”

    九娘清脆的声音落在地面:“六姐,张姐姐是故意那样问我的吗?”

    四娘六娘和七娘都一愣。七娘摇头:“才不会,胡说。张姐姐人最好了,她就是关心你而已。”

    四娘低了头不语。六娘牵了九娘的手:“不管别人故意不故意,婆婆说的总没错,我们是一家子骨肉,是打不散的。”她停下脚,小声说:“其实六皇子打人的事是婆婆昨夜告诉我的,那天元宵节进宫后我只待在偏殿吃点心,什么也不知道。”

    她看着三个姐妹傻了的脸,笑着说:“婆婆什么都替我们想到了呢,我哪里会说这许多话。”

    姜,还是老的辣。不服不行。九娘想起赵栩一脸痞相横眉竖目追着人打的模样,忍不住笑起来。

    再回到乙班课舍里,那些翰林巷的孟家小娘子们又恢复了对四娘七娘的亲热,连带着也对九娘亲近起来。

    ***

    初十这日,酉时差一刻,孟建骑着马,带着两个小厮,进了东华门边的百家巷。

    想起上一次他来还是荣国夫人大殓那天。阿程是苏瞻嫡亲的舅家表妹,三房却连张丧帖都没收到,阿程坚持跟着长房来吊唁。苏瞻竟当没看见他们似的。想想也真是恼火,苏程二族虽然绝交,阿程是出嫁女,好歹也应该给孟家些许面子。好在今日终于能理直气壮地登门了,不是自己求来的,可是宰相大人亲口邀请的。

    角门的门子一听是孟家的三郎君,便笑眯眯地迎了进去:“郎君交待过的,孟大人里面请。”

    书房中苏瞻一边写字,一边和苏昉谈论课业:“先帝时,杨相公把国子监的诗词课业全都取消,是因为他认为诗词歌赋华而不实。现如今,翰林院上书了好几回,中书省也议了许久。你还有两年就要入太学,你来说说这诗赋要不要列入科举考试内。”

    苏昉两岁识字,四岁作诗,如今在国子监读了四年,听了苏瞻的问话,不慌不忙,略加思忖后答道:“儿子认为,应该恢复诗赋课业,但要作为科举内容,恐怕有待斟酌。”

    苏瞻手上一顿,搁下笔,坐了下来。他抬起眼,案前挺立的七尺少年郎,眉目间还带着少年的青涩,神色却沉静,他这几年很少看见阿昉笑,他笑起来其实更好看,眉眼弯弯,灵动活泼,肖似他母亲。

    “哦?不妨说说你的见解。”

    “爹爹请恕儿子放肆了。现在小学授课都以《三经新义》为准。科举进士,以策论和经义为题。但儿子记得母亲曾说过,取士之道,当先德行后才学。诗词歌赋虽然华而不实,却看得出一个人真正的心胸和性格。李青莲豪爽狂放,难以恪守规矩必然仕途艰难。李后主柔弱多愁,无坚韧守业之心。正如杨相公诗词精巧凝练,却也有孤独清高之意,所以政见上少有回转的余地。但如果将诗赋又列入科举,一来恐怕朝廷朝令夕改,会招来非议,二来对这几十年没学过诗词歌赋的学子,会不会很不公平?还有武举恐怕也会举步维艰。”苏昉年纪虽小,却娓娓道来,语气平缓,不急不躁。

    书房里一片寂静。苏瞻点点头,又是欣慰,又是一股说不出来的滋味:“你说的很有道理,在你这个年纪,能想到这些,已经很不容易了。”

    这孩子,受他母亲影响至深,从来没有人云亦云唯唯诺诺过。但也一样固执己见,多思多想。

    苏昉的眼神落在书案后,这个丰神俊秀正当盛年的一国宰相,是他的父亲。父亲眼中不加掩饰的赞赏,他看得出。然而他并无丝毫欣喜,似乎苏瞻的肯定对他而言,也不算什么。他其实知道爹爹不太喜欢他总是提起母亲,可,他,到底不愿意除了他自己,就再没有人记得母亲了。

    苏瞻的食指轻轻敲着书案,沉吟片刻后说:“你在国子监读了这几年,我看今年的几位小学博士,教学死板了些。不如去外面看看,历练一番。你表姑父孟家的过云阁,藏有不少古籍珍品,我想让你去孟家族学里读个一两年,再考太学。他家郎君也多,嫡出的几个孩子品性都不错,你也能结识一些知交好友。阿昉,你觉得怎么样?”说完才觉得最后那句是他母亲的口头禅。

    苏昉一怔,随即恭身答道:“孩儿谨遵爹爹的吩咐。我也想去多看看外面的先生们是怎么授课的。孟家有位唤作彦卿的郎君,十三岁进了太学。儿子拜读过这位学兄的文章,璧坐玑驰,辞无所假,阿昉远远不如他。能教出这样的学生,孟氏族学肯定有过人之处。”他犹豫了一下说:“其实这两年儿子看太学里,四品以上官员的子弟们大多只是挂了名,极少前来听课。可小学里,却日日满员,许多学生只能站着听课,十分可惜。”

    苏瞻点点头:“这个倒是由来已久的弊病。吕祭酒和几位太学博士们也都上了书,礼部还在议。你身在小学,能观察到太学,一叶知秋见微知著,都是好事。但切记谨言慎行才是。”

    苏昉应了声是。外面小厮来报孟大人到了。

    “你也见一见表姑父,日后少不了要劳烦他的。”苏瞻让请孟建进来。

    孟建虽然心里有了谱,仍然忍不住捏了把汗。进了门就要行礼,苏瞻一把扶住:“叔常无需多礼,大郎来见过你表姑父。”

    苏昉上前行了礼,他儿时跟着母亲去过几次孟家,无非是道喜祝寿,并没和孟家的郎君们见过几回,现在看到这个表姑父倒也一表人才,只是他有些拘束,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似的。这样的人,按母亲说的,无大才可用,也无什么大害,不能放在需要动嘴的地方,只能放在动手的地方。

    苏瞻先将打算让苏昉去孟氏族学附学的事一说,孟建大喜:“大郎四岁能诗,六岁作赋,有神童之名,能来我孟家上学,是我孟家的荣耀啊。表哥且放心,我回去和爹爹二哥说了,肯定好好安排。”

    苏瞻淡然道:“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,你们做长辈的,别太宠他,只当他一个普通附学的学生就是,能让他去过云楼看一看书,已经是优待了。”

    孟建喜上眉梢:“表哥放心,以大郎的资质,过云楼任他翻阅抄写。我二哥求才若渴,大郎能来,他肯定高兴。”他一转念,又说:“表哥,我在家里准备好客房小厮,大郎若看书晚了,干脆就留住在家里,还省了来去的时间。”

    苏昉上前道了谢,才想起来,那个胖乎乎的小九娘,原来是这个姑父的女儿,竟然一天只给她吃两餐,顿时怎么看怎么不顺眼起来。他神情淡淡地先行告退。

    一出门,庑廊下正好遇到王璎提着食篮,带着几个侍女过来。苏昉淡淡地行了个礼:“姨母安好。”

    王璎脸上一僵,只轻声说:“阿昉,我让人把汤水送到你房里了,你读书辛苦,记得也补一补。”

    苏昉垂目看着自己的脚尖,作了个揖:“多谢姨母关心。”也不多言,自行去了。

    王璎看着苏昉的背影,咬了咬唇,这么久了,在这个家里他始终不肯称自己母亲,就算在外面,他也是能省就省。可郎君竟然总说不要逼他。真是!她转身正待要敲门。门口的小厮却上前一步,小心翼翼地道:“娘子还请回,郎君有交待,待客时不见人。”

    我难道也是这类不见的“人”吗?王璎一怔:“我也不能进吗?”

    小厮敛目垂首,却不让开:“小的不敢,郎君有交待,不敢违背。”心里却犯嘀咕:您是夫人没错,上个月小的放您进去了,也不知道您打翻了什么惹恼了郎君,害得小的挨了十板子,到现在屁股还疼着呢。

    王璎侧耳听听,书房里无人出声。她扬起下巴,吸了口气,转身道:“我们回去罢。”侍女小心翼翼地接过提篮,假装没有注意到她微颤的手。

    ***

    苏昉回到自己房里,他的乳母燕氏正坐立不安地来回踱步。小厮们一个也不在屋里。

    苏昉看到桌上那盅汤水,坐了下来揭开盖子看了眼,皱眉问:“燕姑姑,这个怎么还留着?”

    燕氏上来蹲下身,握了他的手:“大郎,你奶哥哥昨日回来了。”

    苏昉一愣,反过来安慰她:“没事的,没信儿也没事,毕竟已经快三年了,当年的人事早已变迁,查起来肯定不会顺遂。倒是辛苦哥哥总是在外奔波,过年都不曾回来,都是我不好。一心想要查个明白,问个清楚,连累哥哥受苦了。”

    燕氏忍着泪摇头:“不,他心甘情愿的,他的命是你娘救回来的,就算不是为了大郎你,我和你哥哥也要查个清楚,不能让你娘真的死得不明不白。”她哽咽起来:“老天保佑,这次总算找到人了,有信儿,有信儿了。”

    苏昉的手一紧,竟然不敢开口问,耳朵嗡嗡地响起来,心跳如擂鼓,眼睛立刻模糊起来,胸口也不住地起伏。燕氏含着泪轻轻拍着他,等他平复。

    三年前,他才八岁,他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他会没了娘。他的娘,什么都会,每天笑盈盈,她在哪里,哪里就光堂明亮。

    娘没了的那夜。爹爹亲自拿了娘的上衣,牵着他的手爬上屋顶,面朝北大喊三声:“阿玞归来!阿玞归来!阿玞归来!”他跟着哑着嗓子喊了十几遍“娘你回来!”可娘再也回不来了。

    爹爹亲手给他换上了白色麻衣,和他一起披发赤脚,亲手给娘洗头洗澡,剪了手指甲和脚趾甲。他记得娘以前总是笑眯眯地拿着小银剪给他剪脚趾甲,刮着他的鼻子说:“有力长发,无力才长甲,看来阿昉最近读书太累了,指甲这么长,要多吃两碗饭早些睡多练练射箭哦。”可他找不到娘有什么指甲能剪的,那娘应该是有力气才对,为什么会死呢。

    他还记得爹爹那夜把自己脖颈里挂的双鱼玉坠亲手放到娘的口里,替娘换上新衣服。那件红色的妆花褙子,是娘病里订做的,好看得很。

    他边哭边跟着爹爹折绢帛,看着爹爹折出一个人的样子来,左边写了娘的生辰,右边写了娘的忌辰,让他放在灵座前头。他又怕又累又困,可撑着看爹爹写了一夜的丧帖。一张一张又一张,他不想睡也不肯睡,却还是睡过去了。

    可是,娘大殓那天,他跪了一夜,想去帐幔后头找晚词姐姐要些水喝。风一吹,他却看见另一边被风掀起的帐幔后头,爹爹低头背对着他坐着,一身素服的姨母侧身递给爹爹一碗汤水,似乎还提到了他的名字。他虽然才八岁,可竟然看得出姨母脸上有一种藏也藏不住的高兴。为什么娘死了,姨母还会高兴?他看不到背对他坐着的爹爹是什么神情,只看到他慢慢接过了汤水。

    风一歇,那帐幔坠了下来。他回到娘的灵前,好像明白了为什么娘前些时忽然对爹爹那么冷淡。等出殡回来,他就发现娘房里的晚诗晚词姐姐都不见了。

    有些事,堵在他心里,一日一日,一夜一夜,一个月,一年。直到有一天爹爹告诉他,给娘守完三年孝后要娶姨母,好有个母亲继续照顾他,让他安心好好读书。他总是无法不去想,娘,你究竟是怎么死的呢?和姨母有干系吗?甚至——他不敢再想下去。他终于忍不住同燕姑说了,才知道燕姑竟然和他想的一样。

    原来,不是他一个人疑心娘的死因。

    等他耳朵里好不容易宁静下来,才听燕姑说道:“晚词和晚诗她们当年出了府,不知为何就被判成贱籍,贱卖去了大名府,后来又被卖去蓟州。你哥哥找到的时候,两个人都被卖到幽州了。只是你哥哥晚到了十多天,晚词刚被人买走。晚诗那孩子早得了肺痨,话都说不出,看着你哥哥只知道哭着摇头。”她哽咽着说:“大郎你要问的话,你哥哥都替你问了。”

    苏昉盯着她,手里渗出了汗。一颗心几乎要跳出腔子外来。

    ***

    九娘这夜一直在等孟建回来,让慈姑小心翼翼地去打探了好几回。

    直到亥正,慈姑才回房,告诉她郎君回来了,挺高兴的,还让厨房备了酒菜送去正屋。九娘心里一块石头才落了地。只要这世这对便宜爹娘不要太愚笨,不太贪心,想来应该事成了,对他们也只有好处。苏瞻那人,最恨裙带关系。宫里吴贤妃想替爹爹想争个节度使的虚名,最后卡在当时还是中书舍人的苏瞻手里,就是不给用印。官家明示暗示了多少回都给他驳回去了,贤妃找太后哭。还被太后申斥了一顿。

    玉簪服侍她上了榻,刚躺下,林氏神秘兮兮地来了,一进门就让九娘把值夜的玉簪遣去外间。

    九娘吓了一跳:“姨娘?怎么了?”

    林氏忸怩了一下:“你先别生气,我——我刚才去了你上次带我偷听的后罩房那里。听了些事,想着快点来告诉你。不然过了夜我肯定不记得了。”

    九娘一愣,噗嗤笑出声来,她听宝相说了那夜林氏没喝酒就壮胆,大闹东小院的事,约莫后来孟建不了了之,没怎么着她,倒养肥了她的胆子。赶紧说她:“姨娘竟然敢一个人跑去听壁角?被捉住可怎么办?”

    林氏瞪了眼:“宝相替我守着呢,值夜的婆子还没来,我们就赶紧走了。宝相可真聪明,她还放了一个耳铛在池塘边,说万一被人撞见了,就说是去找耳铛的。”

    九娘咦了一声,没想到宝相倒是个有急智的。

    林氏这才说:“你爹爹说他要去眉州了,还很高兴地说宰相大人夸他很有字纸之名?”

    九娘一愣:“自知之明?”

    林氏点头:“对,是这个自织来着。”

    九娘掩住了嘴,话是贬还是褒,那位傻爹爹也听不出来。

    林氏想了想:“然后你爹爹就和娘子说起了你那位先头的表舅母。娘子说她娘去了才半年,她爹爹就也去了。唉。原来她也早早没了爹娘,也那么可怜。”

    九娘抿了唇,眼神黯淡下来。前世里那短短一年间,她先痛失孩子,再痛失娘亲,待回到蜀地,爹爹已经病倒不起三个月有余,还一直瞒着不让她知道。族里的长辈们再三要爹爹过继一个郎君继承长房的香火。可爹爹执意不肯,捧着《户绝资产》说,出嫁女按律可继承家产,硬是托了他在府衙做主簿的好友,立了文书,指明把长房的田产房屋甚至中岩学院都留给她。又强撑着写信给苏瞻,告诉他一切情形。爹爹临走时,牵着她的手笑着说:“你娘这下不孤单了。她胆子小,埋在地下怕得要死。就是爹爹对不起阿玞了。阿玞要好好的,要待自己好一些。爹娘会一起保佑你的。”

    林氏低声说:“我听你爹爹说啊,你表舅舅把那位表舅母的嫁妆都交给他打理了。还说你那个什么苏家的表哥要到我们孟家的学堂里进学。真是奇怪。”

    九娘的心顿时漏跳了一拍,整个人僵僵的:“姨娘!你再说一遍,我苏家的表哥要什么?”

    林氏摇摇头又点点头:“就是给你那个好看的碗的表哥,姓苏的表哥就只有他吧?说是要来族学进学。你说这宰相家的东阁,怎么会来咱们家进学呢,奇怪不奇怪?姨娘弄不懂,反正告诉你总没错。”

    九娘一下子睡意全消。阿昉要来孟氏族学附学?虽然弄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,出于什么原因,可就是说阿昉就要离自己很近很近了?甚至天天都有机会能看到?

    九娘心花怒放,小手心里全是汗,小脸也红扑扑起来。林氏摸了摸她额头,吓了一跳:“啊呀,怎么突然发起热来了?是姨娘害你着凉了吗?”

    九娘笑着摇摇头,拉着她的手:“姨娘,你下次别再去偷听了,给捉住的话,你可惨了。”

    林氏捏捏她的手:“没事,我想明白了,大不了被赶回翠微堂捣练一辈子。反正你和十一郎不是能来翠微堂吗?我不怕。”她看看九娘认真的小脸,点点头:“好好好,我知道了,下次不去了。反正也不会有你和十一郎的什么好事。”

    林氏走后,玉簪倒了杯茶进来,九娘喝完竟然出了一身汗。慈姑看着她一脸笑容,忍不住问她:“林姨娘这是送了金豆子来给你了?高兴成这样?”

    九娘抱着自己的小被子在榻上滚来滚去,哈哈地笑:“比金豆子还金呢!姨娘真好!”老天爷真有眼,竟把阿昉送到自己身边来了。

    九娘被按倒在榻上不许动。慈姑没好气地说:“你姨娘啊,自作聪明,要不是我勾着那值夜婆子说了半天话,就她那头上亮闪闪的银钗,生怕别人不知道她躲在那里似的。宝相那丫头也是,找东西半夜不带灯笼,黑灯瞎火骗谁呢!”

    九娘笑得更厉害了,抱着慈姑不放:“慈姑,你真好,你真厉害,我真开心啊。”

    这个春夜,真是温柔。

    ***

    九娘日日经过族学北角门总忍不住掀开车帘望上一望,那些熙熙攘攘的小郎君里,会不会突然出现阿昉。又数着手指等孟彦弼休沐好去大相国寺,幸好孟彦弼早早就请示了老夫人替她在学里请好了假。

    七娘笑话她:“去个大相国寺,就开心成这样。二哥年年都带着我们去玩上几次。没什么意思,人多得很,这里也不许去,那里也不许去,恨不得把我们串成一溜小粽子提在手里。”这个四娘也很有体会:“大三门上都是猫啊狗啊鸟的,气味也难闻。我不喜欢去。还是三月去金明池游琼林苑那才叫好地方。到时候九妹你别高兴得夜夜睡不着。”

    九娘笑得更开心,你们都不去才好啊。

    六娘看她这么高兴,就说:“你别理七娘,好好去玩就是,回来缺的课业,我帮你补上。”

    七娘鼻子里哼一声,不理会她们。

    到了十七这日,用了晚饭,翠微堂来了个婆子,说老夫人唤九娘去查课业。

    七娘幸灾乐祸:“谁要你明日出去玩耍,婆婆肯定要让你再写十张大字。”

    九娘带着玉簪和慈姑,跟着那婆子,过了积翠园。那婆子却顺着垂花门朝北面的抄手游廊去,笑眯眯地说:“小娘子别怪罪老婆子,是二郎逼了老奴来请你去修竹苑看什么宝贝的。”

    外院的修竹苑,是各房孙辈小郎君们居住之地。

    九娘抿嘴笑了,带着慈姑和玉簪,跟着婆子到了孟彦弼屋里。一看,陈太初也在。

    九娘行了礼,好奇地问:“二哥有什么好宝贝给我看?”彦弼却让陈太初招呼九娘,自己出去安排小厮们到角门去搬箱子。

    九娘头一回看到学武少年郎的房间,十分好奇,不自觉地伸长脖子四处转悠起来。陈太初跟着这圆滚滚却装作一派大人模样的小丫头,只觉得随时都要笑出声来。

    这正屋里外间一张圆桌配四张靠背椅。墙上挂着弓箭,朴刀、□□和宝剑。博古架上乱糟糟堆放着众多玩意儿。

    陈太初笑着告诉九娘,那上头竟有不少是他们儿时在大相国寺淘来的物事,连五六年前京中流行的苏郎款式的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都还在,还有几幅李成画的山水插在博古架边上的敞口落地瓶里。

    旁边地上一摞子楠木箱子,最上头的盖子还开着,露着一个也开着盖的黑漆小箱子。九娘上前踮起脚尖一瞧,里面却整齐放着一排韘,有个位子空着。

    陈太初低头一看笑了:“九妹大概没见过,这是射箭用的,开弓时套在右手拇指上,免得被弓弦伤了手。二哥这些我也有一套一样的,都是我爹爹从西夏带回来的。你摸摸,这两个是玉的,这两个是鹿角的,这些个是象骨的,还有这个,是二哥小时候用的硬木的。空着的那个肯定是他戴在手上了,那个最好,是虎骨的。我也爱用那个。”

    九娘踮起脚去摸,一脸艳羡。阿昉幼时学射箭,她为了找童子合适的骨韘,跑了多少家作坊,内衬的皮,还是苏瞻自己选的。可陈青倒好,儿子侄子,一人十个,真是——唉,人比人,气死人。

    九娘又转到里间去瞧。那花梨木旧长条书案上的一本书,翻开了一半,上头还有画儿。九娘伸手拿下一看,却是汴京城当下流传的话本子《白蛇传》。

    陈太初赶紧从她手里抽出来:“小娘子不能看这些。”他将那话本子合上,心里暗暗发笑。这位表哥从小就大大咧咧,什么事都要尝一尝试一试,吃了多少板子。现在还是这么毛糙,看这种书,要给他爹爹看见了,少不得又是十板子。

    九娘只当不懂,又去看衣架,上头挂着一套招箭班的衣裳,还有一个牛皮空箭囊。九娘忍不住伸出小手摸了摸,凉飕飕的。

    再看素屏后头放了张藤床,纸帐倒是别致,竟是白描的关公赵云和秦琼李靖。九娘头一回看见竟然有这种纸帐,凑上前仔细看了一下,人物□□极佳,竟还盖了龙眠居士的章,也不知道他托了谁的人情搞来的。

    陈太初也笑:“原先这纸帐画的是四时花鸟,二哥嫌脂粉气太重,听说是求了我姑母,请翰林画院的龙眠居士特地画的,还偷偷送了他一副苏学士的字,气得表叔抽了他二十板子。”

    九娘心一跳,能当重礼送人的苏学士的字,满大赵,除了苏瞻的苏体,别无他人。可孟彦弼又从哪里弄来的苏瞻的字?

    外间孟彦弼的声音响起来:“太初你小子,尽管拆哥哥的台!你倒好,在大名府逍遥快活没人管!可怜哥哥我,在床上躺了一个月!”

    九娘故作好奇地跟着陈太初出去,问:“二哥?你送了我宰相舅舅的字给人?是假的吧?骗了人才会被大伯打。”

    孟彦弼挠挠头一脸不服气:“才不是,我那时年纪小不懂事,是我被人骗了,把苏相公亲自写的荣国夫人的丧帖偷了去,给了李画师,他才给我画了这个——不说了!不说了,快来看看这一箱子的宝贝,你先来选。”

    嘴里说了不说,可他还是忍不住发牢骚:“我哪知道一张丧帖那么金贵?如今有人出三千贯求也求不到呢!六郎上次跑来不也是想偷二叔放在过云阁的另一张!哎!呸呸呸,你们没听见啊。我什么也没说。”完了又洋洋得意起来:“太初啊,九妹啊,我这自创的四虎将纸帐,值三千贯!懂吗?唉,小九你还小,说了你也不懂!”

    陈太初见九娘呆呆地站着不动,低头看她的小脑袋,头发细又软,乌黑发亮,好不容易忍住不伸手去揉:“怎么?高兴坏了?你还得谢谢六郎才是,要不是他,我还请不动那位造作的匠人。”

    九娘这才缓过神来,挪到箱子边。一眼就看呆了,“谢谁”那两个字就咽了回去。